为何“金筷子奖”能在“民以喝为天”的英国诞生?

责任编辑: zjsxzx.com

直到上世纪70年代,英国餐饮文化都相对落后,因为其传统餐饮文化是喝,而不是吃——喝啤酒才是英国几百年的传统文化,“民以食为天”在英国绝非真理。在一个以喝为天的国家,东亚美食最终有了自己的盛典——金筷子大奖,是难能可贵的大事。说明东亚餐饮在英国取得了惊人成就。

东亚餐饮包括来自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的不同餐饮文化,但毋庸置疑,看看全英大街小巷的餐馆和外卖,就知道来自中国的餐饮是东亚文化的主打。当然此处的中国餐饮是指入了乡、随了俗的餐饮。英国人谈到的中餐和中国大陆的餐饮基本上只有交叉点,但不是一回事。

该赛事始于2018年,每年一届,今年是我首次踏足,亲身感受到东亚美食在英国的影响力,深切明白这个大奖对于东亚美食(中国、泰国、日本等)的意义所在——如同华裔希望国会里出现更多华人面孔议员一样,表彰东亚美食成就的颁奖不但能提高该行业在英国的地位与知名度,还能促进从业人员的积极性。

大赛得以创建,来自于过去四十年来美食文化在英国的强势普及。这场英语圈的美食浪潮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,当时电视大厨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。此处必须提及谭荣辉(Ken Hom CBE),因为他是全英中国以及东亚美食的王牌,至今无人能超越,能匹敌的都没有。他是这场美食浪潮的直接受益者:他在美国出生与成长,在美国美食浪潮中崛起。当这股浪潮在上世纪80年代刮到英国时,正值中国开始改革开放,与西方友好,全西方都对中国概念充满浓厚的好奇心,谭荣辉再次受益于这股历史浪潮,当BBC开拍中餐烹饪纪录片时,找遍英国都无法获得合适的主持人,直到发现当时已经在美国崭露头角的谭荣辉,一锤定音。该节目在1984年火爆英国,谭荣辉成为中国烹饪在英国的镇山之宝。

颁奖典礼的两位重量级明星:谭荣辉(Ken Hom 右) 温国兴(Gok Wan 左)

在整个英国餐饮文化迅速走高的大背景下,1984年中餐文化被谭荣辉强势带动后,东亚餐饮也随之开始走强。

故此,到了2017年,Gok Wan(温国兴,英国著名时尚达人,大赛发起人与主持人)、露西•米切尔(Lucy Mitchell)以及莎拉•刘易斯(Sarah Lewis)发现英国还没有专门庆祝这一行业成功的活动,对此他们深感感到惊讶,因为同是亚洲菜系,印度餐饮早已有相应大赛盛事。于是三人决定发起金筷子奖。因为此时所有的条件——电视明星、著名品牌(如李锦记)、公关人脉、行业规模等——都已具备,只欠东风了。至于为何取名金筷子,温国兴说“因为东亚大多数国家都使用筷子” 。

现场明星荟萃。重量级别的当然是谭荣辉(大赛首席评委),他说:"金筷子大奖为这一领域的美食奖项设立了标准";温国兴在现场主持时说:“这个行业(东亚和东南亚美食)对英国经济的贡献高达76亿英镑,雇用了超过15.8万名员工。我们也是酒店业的一部分,而酒店业是英国三大雇主之一。此外,中国菜、泰国菜和日本料理都是 2023年网上搜索量最高的五种食物之一!”

大赛设置19个奖项类别,不仅代表了全英国东亚和东南亚餐厅的卓越成就,也代表了供应商、超市、食品作家和个人对东亚和东南亚食品行业发展的贡献。包括:最佳餐厅奖, 最佳新餐厅奖,最佳餐厅室内设计奖,最佳连锁餐厅奖(超过三个分店以上),最佳送餐体验奖,最佳素食餐奖,最佳街食奖,最佳点心奖,最佳fine dining(精致餐饮)奖,最佳厨师大奖,最佳美食影响力奖,终生成就奖等。据组委会统计,今年大赛收到了42,666 张选票,获得提名的餐厅数量高于往届。

大赛评委有:谭荣辉(首席评委)、Simon Rimmer、Jeremy Pang、Fuchsia Dunlop(扶霞)、Karen Barnes、The Lord Leong CBE(梁辛尼勋爵)、Katy Tse Blair MBE(谢锦霞)、Eric Yu、Ping Coombes、Thuy Diem Pham、以及Andy Clarke。

我在现场的观察,该赛事的主力是华人二代甚至三代,大陆第一代移民李建勋(Jason 888 Li)获得了2021年Food Influencer Award(美食影响力奖)。两位在伦敦开设云南米线的大陆华人告诉我,他们正准备开设第二家分店。与土生土长的二代甚至三代移民相比,第一代移民虽然精通中国正宗餐饮,但在语言、英语文化等方面的弱势明显,故此能够取得成绩绝非易事。

颁奖典礼现场超过600宾客的盛宴三道餐(头盘、主菜和甜品),菜单上注明“谭荣辉设计”,因为带有谭荣辉名字的菜肴很贵——由他亲手烹饪的菜肴,在英国人眼里具有无上的光环。

头盘
主菜
甜点

这三道餐都是融合菜式,东亚烹饪的底子,西方菜肴的搭配与摆设。为此我采访了谭荣辉,询问背后的设计理念。

问:开胃菜看起来像是中餐、泰餐和其他东亚食物的集合,这背后的想法是什么?

谭荣辉:因为该奖项是关于亚洲烹饪,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特定菜肴。

问:主菜也是东亚美食的集合,以西式风格呈现。背后的理念是什么?

谭荣辉:此设计能将亚洲美食融入现代世界。

问:甜点很好吃,荔枝很有中国特色,包装看起来像欧式或西式的,这里的设计理念是什么?

谭荣辉:甜点不是亚洲美食的强项,但我们可以向欧洲/西方厨师学习。为什么不呢?现在的世界是全球化的。

问:您对这个金筷子奖项的印象如何?

谭荣辉:这是中国应该设立的奖项。它既能让后起之秀,也能让知名厨师受到关注。这也是推广优秀烹饪的绝佳机会。

文章编辑: zjsxzx.com

追溯英伦自助餐衍变史

张璐诗:自助餐在17世纪由法国传入英国,而且最初也并不是“简陋”和“不讲究食物”的代名词。

让世界看见中餐,无法一蹴而就

苏丽雅: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三位明星中餐厅主厨,讲述他们如何在行业的复苏期保持深耕与前进。

厨房里的浪漫故事

范庭略:影片《法式火锅》鼓励每一位观众,要在“为时已晚”之前,尽可能地去品尝生活中的滋味。

新疆风味在上海

范庭略:这些在上海扎根的新疆风味餐厅大多不追随潮流,但不难感受到他们对于故乡味道的自信,以及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相融的努力。

气温最极端,口味最诚实

郑静:梅雨季“大火收汁”,上海的高温曝晒如期而至。不管什么“City不City”,不少上海本地人的夏天日常,是从那一碟糟味开始的。

日本企业家荒井幹雄:制铁茶壶、茶道与中日关系

日本制铁茶壶世家传人荒井幹雄受访,谈如何通过茶会和美食,在中国传播日本文化,同时推动日本人了解中国文化习俗。

纪念安东尼•伯尔顿:美食掩护下的政治动物

范庭略:他改变了世界对食物与旅行的看法,他的写作让那些营营役役的餐厅吹鼓手们瑟瑟发抖,但是最终他却没有治愈自己的人生。

英国BBC庆祝“谭荣辉出镜40周年”——为何炒锅成为英国高级文化?

何越:为何一口在中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炒锅,会成为谭荣辉被英国人热爱与尊重的象征物?我花了很多年,才能明白背后的原因。

冰箱与口味

范庭略:冰箱的诞生,代表着追求“味道新鲜”的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一场笨拙胜利,这种胜利也深远地改变了人们的口味。

那些关于餐厅预定的“神话”

范庭略:餐厅经营者们知道利用“物以稀为贵”吸引客人的道理,他们同时也明白,那些前来到此的客人中,有些不会再来第二次。

英国“黑暗料理”登堂入室

张璐诗:在英格兰伯克郡的一家乡间餐厅,一道改良版本的东伦敦传统小吃“鳗鱼冻”,让我感到惊艳。